山师学子社会实践:青春红心向党,青年服务国家
点亮闪烁烛光,凝聚成长希望
为引领我校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青春红心向党,青年服务国家”本硕博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走进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司马镇中心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提供乡村支教服务,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乡村土地,积极帮助司马镇的孩子们学习、生活,带领他们学习红色文化知识,了解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致力于乡村振兴,服务于社会基层。
支教队成员分组负责不同年级,对小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同时,面向小学生开展口才、科学、音乐、美术、红色文化教育等极富特色的主题课程,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风采,播撒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文化的种子。特色课程活动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充满浓浓的求知气息。红色文化教育期间,支教队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红色电影《建党伟业》《长津湖》,通过观看革命英雄事迹,让小学生们了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激励学生们始终保持“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赤子之心。观影结束后,来自司马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王天舒同学激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牺牲了数不清的英雄,我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课程后期,团队成员与当地小学生共同协作,排演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歌唱祖国》、朗诵《我的祖国》、红色情景剧《小萝卜头的故事》,爱国教育融入课堂,营造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有效调动了大家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祖国未来无限向往。
支教服务活动结束后,成员吕欣烨发出感慨:“虽然和孩子们只相处了短短几天,但是孩子们的纯真已经深深的感染到了我,非常不舍得他们。这次支教服务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行动不会结束,我们会永远将热情和善意传递下去。”支教队成员在各个年级开展丰富的课程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当地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养成爱国意识。同时,支教队成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在实践中锻炼本领和能力,成员们纷纷表示,今后要认真学习,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提升乡村基础教育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身蒜都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在支教结束后,团队成员共同前往金乡县鱼山街道、金乡县肖云镇吕庄村展开实地调研,参观学习金乡县从“小蒜头”到“大龙头”的乡村振兴之路,了解“大蒜华尔街”的前世今生。
经过实地调研,团队了解到金乡县鱼山街道是英雄王杰的故里,也是金乡大蒜的发源地,作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蒜都特色小镇,鱼山街道着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设备实施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扎实走出一条百姓因蒜而富、企业因蒜而兴、经济因蒜而强的振兴发展之路。实践队成员们实地考察了国际蒜都中心和金乡大蒜交易市场,学习金乡大蒜运用的大数据“智慧”平台,参观全国规模最大的大蒜仓储冷藏集群,利用自身专业物流知识与当地负责人探讨大蒜的专业仓储、综合物流、现代商贸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团队前往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新村党史纪念馆参观学习,相关负责人为同学们介绍道:70年代末期的崔口村是全县吃救济粮的村子之一,为了走出贫穷,1982年,十任村支书韩允其和村两委商议,决定靠种植经济作物带领村民摆脱穷根,最终决定种植大蒜,第一年总是很艰难,只能靠村里的党员同志带头种植,渐渐地,崔村大蒜的金字招牌渐渐在全国打响。如今,崔口村村集体可以每年得到五六百万元收益,拿着这笔钱,村口村建立了全面的医疗保障和养老设施,现在走进崔口村,宽敞的道路旁边林立着整齐的联排别墅,村民在当地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凭着不惧艰难,迎难而上的干劲,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团队前往金乡县肖云镇吕庄村哈密瓜培育基地,与来自农业发展一线的基层党员、吕庄村支部书记深度对话,吕书记充分发挥党员职责,立足当地产地特点和环境优势,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引进“哈密瓜”的种植带动产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与团队成员硕士生、博士生线上交流对话,根据农业发展、种业发展、青年创业等各项政策,为“金乡哈密瓜”的营销提出建议方案,依托电商平台,打造品牌价值,发挥助农优势,不断提升农产品哈密瓜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调研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何卫宁感叹:“在了解了金乡县的发展历程以后,我还是感叹于小小蒜头竟然可以带领整个县的经济发展,金乡经济因蒜而强,人民因蒜而富,希望金乡县的‘金蒜盘’可以打的越来越响,乡村振兴之路可以走的越来越好。”
硕博线上调研,探究历史未来
为全面了解金乡县的发展历程,团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在线上大量搜集资料,在全面了解金乡县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关于金乡县蒜业未来发展的初步想法。山东金乡大蒜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改革开放之初,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金乡县,只是鲁西南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贫穷农业县。小小的蒜头,在40年里卖遍全球,新华社《高管信息》内参以《改革开放40年 金乡“蒜”对三本账》为题,让我们深入了解到金乡大蒜产业40年主要靠算对“经济账”、“品牌帐”、“创新帐”三本账的发展史。
最初,崔口村党支部书记韩允其基于本地蒜价格的计量,在村里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扩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的口号,并带领几名党员干部带头种大蒜,崔口村村民也随之加入种大蒜的队伍。收获后,韩允其积极开拓市场,大蒜供不应求,后来,韩允其成立东运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全金乡人民合力把生意做到了国外。之后,金乡县委书记刘景伦认为,商品生产要树立市场观念,提出要把整个地球当市场,“关键是要把金乡大蒜的知名度打出去。”近年来,金乡县委书记董冰又提出“要实现大蒜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必须走创新之路。”基于这个主旨金乡发展了很多蒜业衍生品,有效拉长了大蒜产业链条,大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本团队硕博成员搜集相应资料,结合当下国内市场大背景对金乡蒜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建立大蒜产业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和过程管理的标准化。金乡县近几年在质量效益型生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建立大蒜育种、栽培示范园,通过建立大蒜种质资源库、提纯复壮大蒜品种、改进栽培方式和优化大蒜种质资源配置等方式,培育大蒜新品种,推出大蒜种植新模式。积极做好工作,金乡大蒜国家标准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的评审验收,金乡大蒜“中国名牌”通过国家认证,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更大力度地推行标准化、有机化栽培,加强大蒜产地检疫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快大蒜产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以“有机、绿色、安全、健康”的大蒜品牌突破国际贸易壁垒,靠内在品质的提升赢得市场、占领市场、开拓市场。
第二,培育并扶植大蒜加工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金乡大蒜产品的竞争实力。近年来金乡大蒜的出口产品主要为初级农产品,深加工的农产品少,造成大蒜龙头企业效益低、竞争能力不强,金乡大蒜的发展存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今后当地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立足金乡本地的大蒜资源优势,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在当前国内外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要积极地发展大蒜的深加工产品,提高大蒜的产品附加值,增强大蒜的产品竞争力。
线上调研活动结束后,硕博团队成员感叹:很荣幸能拥有这个线上调研的机会,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到现场去参观,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线上交流也让我们收获满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积极改革的进取精神,以及中国人民从骨子里透出的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精神。如果有时间很想去当地走一走,掌握网络资料的同时,我们深知实践的重要性。就像金乡蒜业的发展一样,总结过去,提高现在,展望未来!
回首漫漫长路,砥砺奋斗精神
山东师范大学“青春红心向党,青年服务国家”——本硕博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在“感知圣城,优选济宁”2020年济宁市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中荣获“优秀实践团队”称号,这是对本志愿队服务工作的一种肯定。
团队成员代表赴济宁市参与“感知圣城,优选济宁”青年人才聚集行暨大学生社会实践交流会活动,来济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参观济宁市博物馆、济宁市城市展示馆,认真学习了解济宁百年党史,讲述济宁党史故事,认真感知济宁的辉煌历史与繁荣发展。
团队成员来到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深度对话老党员,听老党员讲党史和自己的故事。在老党员家里,常春藤党员、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张庆柱同志,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从军故事,共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这位党员同志,小心翼翼地拿出来自己的老照片和军功章,讲述这一段值得永远铭记与怀念的故事。怀揣着对曾经与军人的敬畏,大家认真倾听当年的战争情景,其间,这位老党员同志动情地说道“初心不改,依然爱党爱国爱人民”“我始终视金钱为粪土,视荣誉为生命”。最后,他深切地对当代年轻一代说:“好好学习,祖国强大了,就没人敢欺负了”。正因为有像张庆柱这样为祖国、为人民不畏强敌的英雄战士们,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作为一名老党员,这些年他满怀着对社会的热情,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
团队成员丁珂满怀敬意地说道:“我们应该从前辈的故事里汲取精神力量,把英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作为大学生,应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材。”
团队各成员回到自己家乡后,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积极投入到助力核酸检测、宣讲疫情防控知识等防疫志愿服务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守护家乡的决心,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不畏酷暑雨淋,奔赴防疫一线。
团队成员高子惠说道:“我们应该响应党的号召,逆行而上,尽绵薄之力为家乡防疫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团队成员赵璐璐也表示:“我愿意积极投入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团队成员们也纷纷学习了家乡当地优良的家风,大家共同学习济宁市金乡县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的刘雪华家庭、青岛市平度市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的陈同亮家庭的优秀家风,实地拜访学习了长清区老党员张庆柱同志的红色家风。团队成员们在走访学习中感叹道:“好家风如化雨,春风润泽,千家万户,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扬优良家风,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汇聚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和一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时代资讯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未知)等(非时代资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以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联系电话:15922557075(加微信请注明具体事宜)QQ:1579130097 邮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与时代资讯挖掘工本部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提前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